喜报∣我校研究生获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铜奖
近日,“筑梦青春志在四方,规划启航职引未来”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总决赛、风采展示及颁奖活动在湖南长沙举行。我校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第六临床医学院)博士生彭晓东同学,作为北京市市属高校唯一选手,入围此次高教组全国总决赛,实现了我校选手在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市赛金奖和国赛铜奖的双重突破。
大赛由教育部、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全国1507万名学生报名参赛,经过校赛、省赛多轮选拔,全国750余名选手晋级总决赛。北京市赛90余所高校16.8万名学子激烈角逐,710人进入市赛,其中成长赛道和就业赛道各355人,最终就业赛道研究生组7名选手入围此次国赛。
学校高度重视赛事组织工作,从院赛、校赛精心组织,到市赛、国赛倾情投入备赛,在全体毕业生就业知识技能培训的基础上,搭建师生与业内权威专家、资深就业指导老师、企业HR交流的平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就,通过主旨报告、专题研讨、专项辅导等形式,切实提升学生职业规划的科学性与实践性,为医学生职业发展赋能。
就业育人是立德树人的“最后一公里”,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贯穿招生、培养、就业全过程,是就业指导服务的核心内容,是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基础工作。未来,我校将组织更多学子参与大赛,引导学生把职业发展的“小我”融入国家健康事业的“大我”,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用青春奋斗创造美好未来!
参赛选手:BETVlCTOR手机登录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22级博士生彭晓东
职业目标:心内科医生
指导教师:马长生、王鹏飞、胡正娟
获奖情况:北京市就业赛道高教研究生组金奖、全国就业赛道高教研究生组铜奖
作品简介: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题,讲述了彭晓东“用心护心的心内科医生”的职业目标以及求学经历,在导师马长生教授的指导下,努力成为“精湛医术、高尚医德与艺术服务”的“好医生”的成长历程。
个人简介:主持及参与“十四五”课题,参与心脏诊断AI大模型建立。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2篇,授权国家专利1项。获博士国家奖学金。手术总量2000余例,门诊总量4300余例。
获奖感言:从校赛到市赛,再到省赛和国赛,每一次比赛都是一次“成长的加速”。我不仅进一步思考了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也更加深刻地体会了吴阶平老校长提出的“精湛医术、高尚医德与艺术服务”对“好医生”的深刻诠释。在系统培训中,我第一次认真系统梳理了自己的职业路径;在多次模拟演练和个别指导中,我也逐步理解了这项比赛的真正内涵——它不仅是一个展示的平台,更是一次向内探索和向外表达的机会。我学会了如何将职业梦想和国家、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用“我是谁、我想做什么、我能为谁做贡献”的视角重新审视自己。从单纯关注“我喜欢什么”,到逐渐思考“这个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如何以专业能力回应社会期待”,我对职业的理解逐步走向成熟。这场比赛不再只是竞赛,它成为一个开放的“大课堂”,教会我将人生规划与时代脉搏对接,让我对未来有了更加笃定的方向。
指导教师、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教育处副处长王鹏飞老师感言:看到晓东同学在本次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中取得突破性成绩,我感到无比欣慰与自豪。这一成绩的取得既是第六临床医学院心血管专业学科实力在教学领域的映射,也是研究生培养质量持续提升的掠影。未来,我们还将把大赛作为深化就业育人、提升职业竞争力的重要抓手,持续推动就业工作提质增效,培养出更多服务百姓健康的优秀医学生人才。
参与教师、研究生院学生办公室王欣苗老师感言:与其说是在指导学生,不如说是和学生双向奔赴的成长。当他冷静讲述着实习时深挖患者病因,用导管消融治疗替代心脏移植的成功案例,并梳理成论文在业内广泛传播。我突然明白那些被反复打磨的"职业目标",在监护仪的滴答声里具象成了生命的重量。这场赛事,早已超越竞技,成为职业启蒙的圣殿。在心跳的纹路里,书写医者仁心。
撰稿:王欣苗
摄影:胡正娟、王欣苗
排版:陈晨
审核:王宇童